2008年9月22日

快樂面對自在的人生

契爺轉貼給我的

許多人從小就聽過「華盛頓與櫻桃樹」的故事,這個故事的目的是什麼呢?

這個故事顯然是推崇華盛頓的誠實;這個故事也無非是鼓勵大家要效法華盛頓;這個故事甚至更強調華盛頓是在父親的盛怒之下,仍不計代價地坦然認錯,更烘托出堅持誠實的高貴情操。

這個故事精不精彩呢?當然扣人心弦,這個故事有沒有教育義意呢?當然引人入勝。但是這個故事完美嗎?這就大有商椎餘地了。

華盛頓是怎麼得到這把斧頭的呢?大家都知道這是父親送的生日禮物。父親為何要送斧頭作生日禮物呢?父親無非是要把華盛頓當大人看待,大人用斧頭作什麼呢?這還用問嗎?當然是用來劈材囉!華盛頓的父親這樣想。

問題可能就從這裡開始了,誰說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事別人也一定想法相同呢?華盛頓為什麼「一定」知道斧頭「當然」是用來劈材的呢?如果他當然知道,那他老爸那棵心愛的櫻桃樹也就不會被砍了。想到這裡,這個老故事就開始有更多的可能,可能的發展之一是,當華盛頓老爸發現心愛的櫻桃樹被砍了之後,第一個感覺仍然是痛心,失望,但是他老爸在找到華盛頓之前轉念一想,這孩子為什麼會砍櫻桃樹呢?他大概是要試試他的斧頭,繼而再想,所幸華盛頓只是拿屋外的櫻桃樹祭刀,還好不是拿屋內的紅木太師椅練斧(哦!對不起,忘記華盛頓是美國人了),真是幸運,於是趕快去找華盛頓,這時華盛頓正拿著斧頭站在後院蘋果樹旁,老爸見狀先溫柔地叫了華盛頓一聲,華盛頓回頭看到老爸十分與奮,老爸問華盛頓「你很喜歡斧頭對不對?」華盛頓拚命地點頭,「你想不想學會怎樣用斧頭呢?」「想啊!」「那爸爸來教你好不好?」「好!」...

於是父子倆高高興興地拿著斧頭走向柴房,老爸很細心地教華盛頓如何用斧頭劈材;如何瞄準;如何用力,更重要的是如何注意安全;老爸一面示範,華盛頓一面按步就班地學習,不一會兒,華盛頓就成了熟練的劈材高手。

不知道你看了這個另類的「華盛頓與櫻桃樹」的故事有何感想?哈哈一笑嗎?希望開懷之外我們還能多想一想:

──從同樣的場景是否可孕育不同的發展?
──能不能從別人的錯誤中看到自己的責任?
──責怪別人時,我們是否已先犯了自以為是的毛病?
──如果多一點反省,同樣的父子是不是可以發展出更溫馨的親情?
──如果多一些彈性,那麼許多失望是否都可化作喜劇來收場?

只要能跳脫以往的權威與焦燥,學會在心平氣和中面對人生,那麼 朱自清 先生的匆匆,也許會更有希望:

    燕子去了,有再來的時候,     楊柳枯了,有再青的時候,     桃花謝了,有再開的時候,    「櫻桃樹砍了,也必再有枝繁葉茂的時候!」

所以Take Easy 啦!只要歡喜面對,就必然可以開創另一個自在的人生。



1 則留言:

  1. 不快樂是因為我們要求擁有不可能擁有的東西,一但無法得到,我們就會不快樂,做人的智慧就是我們要追求那些一定可以獲得的東西,得到了我們就會快樂。我們如果願意幫助別人,那麼在付出的當下我們就已得到了快樂。但我們如果祈求別人的感恩,一旦得不到回饋,我們就又不快樂了。做人的智慧就是:" 準確地知道我們要做的事情,都是為了我們自己的需要而做的 ",做了就是有所得,而不是還要收得到別人的回饋才是有所得,於是在每一次"做"事情的時候,我們就已經沉浸在快樂的空氣中了。有智慧的人就是不斷地做自己願意做的事情,不斷地有事情可以做,不斷地在做事情當中汲取自己的快樂,自己就是自己快樂的泉源,而不是別人的感恩。
    [版主回覆09/26/2008 20:52:00]無問回饋, 知足常樂

    回覆刪除